各式各樣的塑料產品、塑料包裝在便利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關于塑料垃圾污染問題,或許人們對身邊的這一問題早已習以為常了。不過,這些污染已經從陸地擴散到更為廣泛的海洋中,有報道稱在南北極海域發現了塑料微粒的存在。
“塑料污染問題已遍布全球,也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不過,我們也不能將目光只鎖定在既成的事實上,如何治理才是更為重要和迫切的。”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的塑料循環經濟研討會上,特殊化學品企業亨斯邁集團亞太區總裁潘律民表示,回收廢棄塑料制品變廢為寶,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召開全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進行再部署。多位與會業內人士認為,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廢塑料再生利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以及消費行為的引導等多方發力,協同推進。在塑料循環和可降解技術方面,需要從產業源頭抓起,尤其石油化工產業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來踐行自己的綠色環境責任。
潘律民強調,真正的廢塑循環并不是簡單粗暴的廢棄塑料回收,對企業有著不低的技術要求。“廢塑循環技術上包括物理和化學兩種回收方式。物理回收的塑料最終用于填埋或作為焚燒的燃料,但化學回收可以通過替代化石燃料作為塑料生產的原料,來擴大循環經濟并減少原材料消耗。所以,廢塑循環還是應以化學回收再生為主要方向,而這也是考驗行業企業技術實力的分水嶺。”
“雖然有人認為這種廢塑循環方式對環保的支持不夠直接,但這種努力保持塑料保有總量不增加的方式,實則是當下較為有效的手段。”潘律民說,有數據顯示,每加工1000萬噸回收塑料,就可以節省6000—7000萬噸的原油消耗,以及相應的石油煉制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在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中,關鍵是要通過加強監管、提高準入門檻等措施,加快推進塑料再生利用產業的規模化、規范化、環保化發展。”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盛敏認為,廢塑料再生利用是消除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抓手。
“除了廢塑循環之外,塑料的可降解技術廣為各界所期待。”潘律民認為,這種技術更多處在實驗室階段,如果從供應鏈的角度來全面代替現有原材料,還有很多障礙需要跨越,僅成本問題目前就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山”。
日前有媒體報道,日本三菱化學與一家包裝材料制造商,共同研發出可以在海水中降解的塑料袋。這種產品根據微生物分解土壤垃圾的原理,原料上選擇的是甘蔗等植物類的成分。這種成分就特別容易溶解在海水里,其在海水中完全溶解只需近一年的時間。但是,這種新型塑料袋成本大約是普通塑料袋的6倍,其產業化的動力明顯不足。
潘律民表示,可降解技術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廢塑循環目前是產業需要關注的重點。“現階段,我們如果能更多地讓這些潛在的污染源變廢為寶,做成更有效、更高價值的產品,無疑也是在為環保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